


在青浦平和,每一个孩子,都有闪闪发光的机会。
文丨Jennifer 编丨Jenny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建议中小学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提议,又上了热搜。
关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恐怕无人不知。已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提高心理韧性和适应性,还能提升大脑的专注力、记忆力。
可在教育内卷升级的当下,真正想要落地,却有千难万阻。
不仅是普通公办学校面临“课间十分钟”的困境,就连走海外升学的国际化学校,在与日俱增的放榜压力前,也很难真正做到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此,当外滩君听说隶属于平和教育集团的青浦平和双语学校,连同开设了从托班至大班的青浦平和幼儿园,都从办学伊始就将“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一环时,觉得既欣喜,又期待。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毕竟,青浦平和创校7年以来,办学成绩有目共睹。已有的三届毕业生里,除了少部分走体制内重点高中或者就读国际学校,超过80%的学生都能升入平和高中,甚至已有往届毕业生拿到剑桥、哈佛的录取!
这样一所学术基础扎实的学校,为何还要在体育上花心思?内卷之下,让孩子学得既好又轻松的秘诀是什么?
借由“体育”这扇小小的窗口,或许我们可以窥探到青浦平和的育人哲学,以及孩子们笃定、不内卷的底气。
预告一下:2025青浦平和校园开放日
就在本周日(4月13日),
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
可以预约访校,
全面了解学校的课程和培养体系!
一座充满活力的校园,
让每个孩子都能动起来
若要评选“沪上最美校园”,青浦平和绝对榜上有名。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打造的村落式校园,造型如深海蓝鲸的图书馆,还有如黑曜石一般的艺术中心,都在传递建筑品位背后的教育理念,耐人寻味。
傍晚的青浦平和图书馆
不过,相比这些理念超前的硬件设施,外滩君此番探校,最受触动的,还属校园里生机勃勃、动如脱兔的一幕幕。
大课间时分,学校的足球场、篮球场乃至室内场地,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活动身影,足球、篮球、飞盘、橄榄球、羽毛球……每个月还会有跨年级的项目轮换。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属水上运动。学校紧邻淀浦河,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为日常的皮划艇和赛艇运动提供了舞台,甚至这两项运动还成了必修课,为校园生活增添了十足的活力和动感。
孩子们正兴致高昂地进行皮划艇运动
据了解,青浦平和的孩子,每周至少要上一门体育必修课程,再加上常规体育课、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以及大课间活动,这样算下来,每天2小时的运动量可以轻松达标。
即便如此,青浦平和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雍海涛,依然觉得不够。
雍海涛校长是一位老“平和人”了。曾担任平和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致力于推动平和课程和师资发展建设。自23年加入青浦平和后,他就一直在开始思考如何让学校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造福更多的孩子。
雍海涛校长
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频发、普遍敏感且孤独,他觉得这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联结的减少。
“今天的孩子们从放学到回家,每天的生活近乎两点一线,少有运动和游戏时间。比起过去的每一代人,他们承受更多学业上的压力,人际之间的沟通交往却很匮乏,导致内心脆弱敏感,却又无法排遣。”
他相信,创造一种热烈的、饱满的、有运动氛围的校园生活,对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于是,他很快落实了三件事。
第一,加大场地建设,尽可能创造条件;
在校园里,雍校长最欢看看到的,就是孩子们奔跑踢球、奋力划桨的身影,时而印着落日的余晖。
为了给学生争取到更多运动空间,这两年,学校陆续增加了两片篮球场、一片足球场和一片网球场。闲暇时他还在琢磨,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有没有可能,给喜欢打羽毛球的孩子,整一片羽毛球场地?”“运动会有点受限制,操场跑道数量不够多……”
第二,组建校队,将日常训练变得专业化;
围绕不同的体育项目,组建校队,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和比赛,一直是平和学校的一大特色。
如今,青浦平和也延续了校队文化,引进专业的教练师资,组建起了皮划艇、赛艇、橄榄球队、以及足球、篮球、游泳、棒球等校队。学生不仅以被选拔进入校队为荣,还将校队当做了自己的第二集体。
学校的橄榄球校队
第三,从兴趣挖掘,到特长培养,充分考虑有不同需求的孩子。
青浦平和在体育项目的安排上,有一套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实现从兴趣发掘,到特长发展。
就拿水上项目来说,一到三年级,每周有两个课时的游泳课;到了四五年级,变成每周一个课时;到了初中阶段,则变为选修项目;
有了游泳技能打底,在四至六年级,开设皮划艇、赛艇等必修课,到了初中阶段变成选修课,且分为兴趣班和提高班;
在不同阶段,通过考核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选拔进入校队...
雍校长解释,这样不仅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充分考虑到中途转学的学生,而且为那些想要进校队的孩子,提供进一步训练的机会。
游泳是低年级孩子的必修课
坚持每天运动2小时,
学生发生了什么变化?
每天运动2小时以上,多巴胺被充分释放后,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更为精神饱满的校园生活。
可是,在不可避免的学业压力面前,他们是否真的能协调好时间和精力,做到游刃有余?
探校期间,外滩君遇到了几位不同年级的学生。
6年级的冯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在青浦平和,如今是皮划艇校队的一名资深队员。自从两年前接触到皮划艇必修课后,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为了能取得更好的赛事成绩,他每天放学后,都会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周末还会来学校加练。在皮划艇U系列联赛上有出色表现的他,接下来还打算参加U15系列赛,去挑战比他年龄更大的对手。未来,他决定将这一项目作为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发展。
有意思的是,冯同学在投身这项运动的同时,学业并没有落下,甚至还让他的学习效率更高,文理科成绩都有一定的突破。
“过去我上课容易走神,现在我好像更有专注力了,还独创了一些学习技巧,比如用划桨的节奏来背诵课文,效果很好。”
为了能腾出更多训练的时间,冯同学还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合理地安排各项任务。他感慨,“爱上皮划艇运动,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就像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主心骨。”
在这里,外滩君还遇到了一些中途转学的学生,对于转学前后的差异,他们有更深刻的感受。
9年级上学期,从某体制外民办学校转学而来的黄同学,是赛艇校队的新成员。
谈起转学原因,他感慨道,“我很向往青浦平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哪怕我们到了9年级,依然有浓厚的运动氛围,还可以进校队,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刷中考题。”
黄同学表示,自己在过去的学校里,也玩赛艇,但只有周末才能训练。而在青浦平和,每周二、周四放学后,他都可以进行校内训练,而且有专业教练提供指导,针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提供个性化的方案。
参赛期间,为了不耽误学习,9年级的黄同学会在往返训练的车上,抓紧完成作业,竟也没耽误学业。“那段日子虽然很疲惫,我却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斗志,最终我不仅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还学会了如何高效处理学业任务。”
在青浦平和,无数孩子在某项运动中,找到了自信,再加上学校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变得更有目标感,进一步反哺了学业表现。
打造一方沃土,
让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得以涌现
平和总校长万玮曾表示,“平和”文化很重要的一点特征是“涌现”。无论是学校的运动氛围、阅读氛围,还是艺术氛围,都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是自下而上的涌现。
雍海涛校长深以为然。他相信,当一所学校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自然而然就会涌现出一批批神采奕奕、各怀特长的孩子。
探校过程中,外滩君遇到的几位学生,就是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扇全新的大门。
目前就读7年级的刘同学,是一位性格内敛的女生,从小就喜欢艺术和绘画。在学校多达60多门的选修课里,她连续三年选修了一门非常小众的课程——首饰设计,这是一门融合传统文化和非遗创作的手工课。
首饰设计课上,学生从图纸设计到手工制作
刘同学说,这门课在提高她审美的同时,也让她的日常有了更多的小确幸,比如看到好看的配色,会随手拍下来,作为下一节课的设计灵感;也会去了解非遗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未来,刘同学是否会走上艺术设计的道路?未为可知。不过,对于她来说,这门课就好像是一个自我表达的窗口,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滋养。
同样选修首饰设计的孙同学,则是一位兴趣爱好广泛的7年级女生。短短两年时间里,她就将地板冰壶、攀岩、皮划艇、赛艇等项目玩出了花。
她发现,不同项目所需的核心能力,其实是共通的,比如,冰壶训练让她在耐力、平衡力、肌肉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提升。未来,她希望继续尝试更多样的体验,不断解锁新的技能。
青浦平和的攀岩课
或许,这就是一所学校要全力打造丰沃土壤的意义,因为每个孩子究竟能长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不可预测。
外滩君遇到的两位橄榄球校队队员,分别在5年级和6年级进入青浦平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刚开始对运动兴趣寥寥。没想到,学校的橄榄球课程,让他们一下子“陷”了进去。
“它和我过去接触到的篮球、足球运动都不一样,玩法很新奇。”“橄榄球的规则非常复杂,队员之间的配合要默契甚至完美,才有可能击败对手。它让我的专注力更能聚焦当下。”
两年下来,他们不仅在橄榄球运动上日益精进,还接连在市级联赛上崭露头角,专注当下的心态,在学习成绩上同样有飞跃。
其中,刘同学在训练之余,还承担学生会副主席和自管会的工作,将时间管理玩到了极致。如今,他们也都在为升入平和高中做准备;更长远的目标,则是进入海外大学的橄榄球校队。
不得不说,在青浦平和,一项项体育运动,一门门精心设计的选修课程,之所以能给到学生极大的滋养,这背后离不开学校的体系设计和个性化培养方案。
目前,学校已有数十门拓展课程,涵盖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社会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等六大领域,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中西融合课程体系。
除了尽可能提供多元的课程体验,学校还引入专业教练师资,在不同年级开设必修/选修课、组建体育校队、艺术团,保证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都能被挖掘,并有机会发展成志趣。
“体育+ ” 艺术、阅读、心理健康
坚持“长期主义”的滋养
“人生,唯体育和阅读不可辜负”,这句来自万玮总校长的名言,在七年的时间里,已然在青浦平和不断扎根,长出一片繁茂的天地。
这番探校,有好几位同学都坦言,自己的阅读兴趣是来了青浦平和,才培养起来的,“学校的图书馆真是太美了,藏书也非常丰富,好像一下子击中了我。”
其实,在此前的探校中,外滩君就对学校的读书氛围印象深刻。这座拥有“最美校园图书馆”的学校,真的是在将阅读作为一项重头戏在做。
馆长老师不仅是上海市优秀阅读推广人,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的骨干馆长;
为了激发所有的孩子的阅读动力,每周都有图书馆自选课程,将自主阅读和分享交流相结合;
还有一系列创意阅读活动,激发有不同阅读偏好的孩子的自主性,开设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课…
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很难不被感染。橄榄球校队的王同学表示,现在自己除了看校内必读书目,还对不同类型的书籍都充满兴趣,从文学到历史,从哲学到商业,看得津津有味。
就像雍校长所说,在这个浮躁、内卷的时代,青浦平和要做的,恰恰是在夯实学业基础的同时,坚持体育、艺术、阅读对孩子的长期滋养,培养他们成为“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的人。
同时,一所学校,应该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让闪闪发光的领域,获得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在集体里找到归属感、安全感。
从这点上来说,青浦平和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
探校尾声,外滩君还去参观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心理辅导中心。在很多学校里,这个空间常常被忽视,或者很少被学生真正利用起来。
青浦平和的心理辅导中心,却让人眼前一亮。它就设在学生宿舍的一楼拐角,装饰设计非常温馨有爱,有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区、多功能区等等,门口还有“匿名悄悄话信箱”。
心理老师周嘉悦,从创校开始就在青浦平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她表示,现在的孩子,不仅仅是遇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疏导,他们还应该有情绪释放、被接纳的空间。
心理教师团队还开发设计了一套针对不同年级的积极心理课和幸福课,从新学期适应、青春期主题,到人际交往、学业挑战等,不一而足。
甚至每一位班主任和学科老师,都要接受一定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更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并及时与心理老师沟通。
为了让拉近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周嘉悦和心理团队的老师,已经策划举办了各种各样深受学生喜爱的解压活动,比如解忧杂货铺、枕头大战、拥抱日、零食日、晚安电台等。
“拥抱日那天,校长和部门老师们会穿上特制的粉色卫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给每个里过的孩子一个爱的拥抱,即使是腼腆害羞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这波能量的传递。”
传递拥抱的雍海涛校长,被孩子们团团围住
周嘉悦老师表示,在青浦平和,心理辅导中心存在的意义,是防患于未然,为每个孩子内在的幸福感保驾护航,而不是等孩子出了心理问题,才来干预。
在这基础上,学校还会和家长做好沟通,帮助家长一起“看见”孩子,帮助他们在亲子关系中有更多的应对方法和抓手。
了解到这里,外滩君不由感慨,一所学校的成绩和荣耀,或许只是大家都知道的“面子”,但是它的内核和基因,才能决定身处其中的孩子,能否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当无数学校和家庭主动或被动跳入内卷,为了看似更确定的结果而放弃无限可能,甚至不惜漠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时,青浦平和宛如一股拂面的春风,让人感受了教育的美好。
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们,未来可期。
青浦平和校园开放日来了!
感兴趣的家长,
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
预约4月13日(本周日)的探校活动,
了解课程特色和培养体系,
参观最美校园!
作者招募&投稿 |tbeducation@daznet.cn
提供内容线索 |微信:waitan2022
转载&合作 |微信:waitan2022